不要让社会冷漠的寒风冻结了你的心

唤醒你的各种感知觉


1.日本得奖短片: https://vimeo.com/136899624

<feeling of security>的作者保罗G在书中提到,
冷漠一般是“遗传”来的,
人们在父亲或母亲那里遭遇到了冷漠,
就会无意识同样对待自己的子孙。
还有一种冷漠是“突变”而来,
从这一代开始成为新的家族咒语。

母亲暂时离家,
婴儿正常的反应都会痛苦,
这个痛苦可以通过抚慰进行缓解,
哄过来就没事了。
但当母亲离开太久后回来,
婴儿便可能有异常反应:
拒绝抚慰、表现激动、无节制索要拥抱和奶水,同时攻击母亲;表现冷漠,回避母亲。

父亲或母亲刚刚离家,
有效的心灵里是焦虑的,
分离焦虑得不到缓解,
就会慢慢累积起来变成疼痛。
如果他们还不回来,
他们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,
他们就会被逼改变自己的感受,
来消除疼通感。
于是以父母为载体的人际安全感慢慢瓦解,
且几乎无法修复。
他们会选择忘记这份疼痛,
压抑到潜意识形成内在的硬伤。
虽然身体长大了,
内在的灵魂却停留在那里了。
他们忘记自己想要什么,
一生都在找寻,
丧失感挥之不去,
永远求而不得。

他们对世界缺乏信任,
在人群中也会感到孤独,
或当他人一靠近,
物理或精神都会让他们感觉不自在,
自己独处也不自在。
但他们又渴望进入群体,
这样就可以模糊掉自己的个体意识。
他们没办法和群体连接,
进入群体无法深入,
所以他们偏爱那些可以自由离开的群体。
这就是固定、冷漠。

长不大,
人是痛苦的,
当人痛苦,
就会攻击。
攻击不到原人,
就寻找替身重复固有的模式,
攻击的武器就是自己的情感发生断裂时所遭遇到的“冷漠”,
象征性的赢回输掉的那场战争,
于是受害者变成施害者。

或者会发生过度补偿,
他们会黏住配偶,
企图让对方过度补偿自己的丧失感,
导致对方心力交瘁,
无力应对。
他们会无节制的索要关爱,
同时报以冷漠和拒绝。

2。《当哐当哐当》绘本
如果我们带着关心体贴对待他人,也能得到他人的温暖。
一件偶然的小事,让陌生人拉近心的距离。
这本书的设计很特别,一开始的画面是黑白,翻页后,一个个接着有了颜色。
从漠不关心,没有对话,到整个氛围暖起来!
在故事里,小孩是破冰者。现实里,又何尝不是?

一些婚姻因为孩子而维持下去,孩子就是充当家庭里面的破冰者。

Image result for 哐当哐当哐当

冷冰冰 vs 暖融融


提醒我们要关心、帮助身边的人,观察、热爱自己的生活。

Comments